
每隔一段時間,股市/比特幣市場也會成就不少富豪,但論長線投資及基金投資,盲目地冒風險追回報是不持久的做法,始終「賭一鋪」的心態也是輸多贏少,所以論投資回報及風險平衡,我們都會為自己的資產分散,減低投資風險,同時追求穩定的回報,才不會令你畢身積蓄一晚輸清光,我們DarkMoney今次會提及Top-down(上以下)的投資概念及風險控制的理念。
雖然散戶也有不少一朝得志的投資者,但很多時間只是曇花一現,下一秒已經輸了自己所贏的回報,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因為買的東西升得很急,所以一買便贏,容易「心雄」加注,很快便因資產價格下跌太快,止蝕不了。
如果你的投資全都押在一種價格十分波動的資產,你便很容易在這個萬變的股市中輸掉。
即使是擁有龐大資金及人才的的「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也受美國加州一家太陽能公司DC Solar欺騙,被騙去3.4億美元(約26.5億港元)。
以上例子只是讓大家知道,就算是「股神」也會出錯,更何況是普通的投資者,而蝕了3.4億美元,也不太影響巴菲特,因為他的投資項目十分多,只要有一項成功便能對沖損失。
因此,如果你應為自己是一位長線投資者,卻孤注一擲到一種高風險資產,便是本末倒置。
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是一個理財概念,簡而言之便是分散風險,是指你依據個人的情況和財務目標,把投資分配在不同種類的資產上,在獲取理想報酬之外,把風險減少最低。
最適合你的資產分配取決於投資時間和風險承受度。
你必須先知道你自己的財務目標是多少,例如: 5年$100萬港幣,但如果你現時只有$50萬,你的目標回報便是每年14.87% IRR。
本金: $50萬 | 目標$80萬 | 目標$100萬 | 目標$120萬 |
---|---|---|---|
5年 | 9.86% | 14.87% | 19.14% |
6年 | 8.15% | 12.25% | 15.71% |
7年 | 6.94% | 10.41% | 13.32% |
8年 | 6.05% | 9.05% | 11.56% |
9年 | 5.36% | 8.01% | 10.22% |
10年 | 4.81% | 7.18% | 9.15% |
如此一來你便需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否則你應將你的目標年期拉長,或降低財務目標才能選擇較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
一般需要透過做一些問卷來評估自己的取向,但簡單來說你可以參考以下的例子:
基金投資的資產配置方式一般以「股票、債券、現金、另類投資」四類混合,以下是一些簡單的解釋:
股票投資者意謂著擁有公開上市公司的部分所有權,而股票在四大資產類別中風險最大,回報正常也是最高。但是股票的短期波動性大,很有可能在短期內造成50%以上的損失。
定期獲得收益的資產,例如:每年派票息,最後會在到期時拿回一開始投入的金額,而債券是最常見的固定收益資產。
債券一般會作為防禦型投資,因為相較於股票/物業,潛在風險也可能較低(亦視乎債券抵押品的質素),所以債券所提供的潛在回報率可能相對較低。不過債券類的產品(例如派息基金)挺受香港人歡迎,因為債券產生的收益流就像「收租」一樣,而且一般優於現金投資的收益表現。
即大多數指現金,亦指短期資金市場,流動性極高,但上升空間不大,因此回報會比較少。
一般而言是指房地產及商品(Commodity),這類的回報及風險不一,因此通常被投資者視為另類投資資產類型。
投委會有道:「投資風險要留神。」,究竟風險是何物呢?
簡而言之是指當您將金錢購買特定資產時,有多大機會虧損,又有多大機會可以得到期望的回報,記住不同投資種類帶有不同風險。
如果想對不同風險有更多了解,可以到投委會了解更多!
以股票組合為例,其價格的波動能否具體地呈現?我們一般會以「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作為絕對指標來量度其風險,例如:組合的價值為100萬美元,標準差為5%,意思則是組合的風險為5萬美元。
以貝萊德中國基金A2-USD為例,5年平均每年的標準差為19.65%。
普通人難以衡量企業的信貸來決定是否購買相應的股票/債券資產,所以市場上有一些機構專門為企業評級,而著名國際的機構目前有3間:
1. 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
2.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3. 惠譽國際信用評等公司(Fitch Ratings)
三大信用評級公司的級別,資料來源自: https://jyforex.com/what-is-bond-credit-rating/
奈何,曾因為2008年金融風暴時,這些信用評級機構將「迷你債券」(實際上是信貸違約掉期(CDS)金融衍生工具)評為AAA級,令很多市民購買了自以為很安全的「迷債」,最後虧損收場。
雖然自此大家對這些評級也抱有少評疑惑,不過依然是主流的評核準則。
有不少人對資產管理也有一個錯誤的觀念,感覺資產管理是「賺很多」、「必贏」的投資學,一定有一個黃金投資比例,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所以我們認為大家應重新了解一下資產管理的目的。
資產管理是一種追求回報「穩定性」的方法,而非「高回報」。
在投資學上,我們會讀到Modern portfolio theory,而其重點是在不同的資產之間,我們應該可以找到一個「最佳的比例」,目的是創造「在最小的波動獲得最大的報酬」。
有錢人的概念是「永續財富」,讓自己的家族一直都富有,這代表他們投資的金額相當大,如果1億財富,每年只需增長6%,已經是$600萬,因此有錢人不需追究一年100%的回報來達到目標; 又或者你所投資的金額是你畢身的積蓄,希望積蓄以穩定的回報增長,而非大起大落。
如果你的投資時間短,一般都難以冒太大風險,因為只要一旦最終有虧損,又或者最後需提取資金時,市場大跌便會影響你的人生規劃,相反,你的投資年期如果是數十年,反而你所能承擔的風險會更多!
需要每一個人都想投資,想自己的財富增長十分快,但卻不是每個人對虧損有足夠的承受能力,假如你的投資在一個月內已經虧損20%,可能已經是你數月的薪金。有很多投資者會因為這樣「食唔安,訓唔落」,你更需要透過減少風險來賺取穩定的回報。
最大的基金集團Vanguard Group, 一直研究影響投資組合總報酬率的各項因素比例:
1. 你挑選的目標或購入時機,影響總報酬的比率僅8.9%
2. 資產配置的好壞則占了91.1%
因此,長線投資並非那麼困難,而其實只要做好資產配置,便能確保90%以上的理想報酬。
可想而知,資產配置對於你的最終報酬高低,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而且這個結論便早早由「全球資產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提出:
做投資決策,最重要的是要著眼於市場,確定好投資類別。從長遠看,大約90%的投資收益源於成功的資產配置。
從平民投資者角道,選擇基金的控制風險成效更高,主要兩大原因:
為了減低風險,「有錢人」的做法會選擇持有「多個」他們認為好的股票/債券/物業,單一個資產最低入場已經是數萬港元(有錢人當然不會以最低入場購買),並合共持有多於數十個,甚至過百個項目,基本上已經是「千萬富翁」的玩意;如果像巴菲特等投資專家,他們購買的公司出現問題,他們甚至會拿下公司的經營權,所以他們能獨立地選擇資產,但我們一般人不能套用。
購買最好的資產意味著你需要豐富的知識,並付出一定時間來研究,才能在管理風險下取得更好的回報,相反,如果你沒有能投放的時間,選擇基金會更能分散風險,並取得相應的回報。
由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是一種關注「投資擇時」的策略,目標是選對時機、找市場趨勢,因此一般會從「國家」或「行業」層面先進行篩選。 Top-Down Approach會針對全球的總體經濟,例如:國內生產總值GDP、息率、失業率、通貨膨脹率等因素,來判斷適合投資的行業,再挑選該行業中的個股。
這種投資方式,適合短期投資的投資者(1至2年),著眼於目前整體經濟較好的國家與市場,再從裡面挑選適合的產業、潛力個股來投資,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找到高素質的公司,在牛市中就能獲利,即使處於熊市中也能夠減少損失。
1. 比較容易縮小要尋找的資產範圍,例如觀察房屋供需等數據,便可以知道是否要投資地產相關公司
2. 比較不會因為重大市場動盪而措手不及
3. 因會一開始便排除一些不利好的國家或產業,便會失去一些很好的投資機會
其實大部份宏觀經濟的指標都會需要參考,由於需了解的指標很多,未能詳細包括所有,所以以下只是部份會留意的指標,讓你有更深入的了解:
經濟周期一般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從最高峰 Peak,再到收縮 Contraction,到低谷 Recession,最後到恢復 Recovery,是為一個經濟週期。投資者可以了解在不同周期內應購買哪一類資產。
^資料來源: iFund,富達
1. 物價指數
2. 就業率
3. 實際GDP增長率
目的是用來決定當時經濟是處於哪一個周期:
週期 | 注意指標的變動 |
---|---|
Peak | 物價水平: 高通脹 就業率: 高 實質GDP增長率: 高 |
Contraction | 物價水平: 下降 就業率: 下降 實質GDP增長率: 下降 |
Recession | 物價水平: 低 就業率: 值 實質GDP增長率: 低,甚至負數 |
Recovery | 物價水平: 上升 就業率: 上升 實質GDP增長率: 上升 |
貨幣是與當地經濟息息相關的,因此相關政策將會大大影響經濟的發展。
來源自UST: http://elai.people.ust.hk/pdf/HKEJ_2016-1-5_final_RMB3.pdf
三元悖論是指一個國家或經濟體的貨幣只有三種選擇:
貨幣滙率制度 | 好處 |
---|---|
實行浮動滙率制 | 保持貨幣政策獨立和資本完全流動 |
實行資本管制 | 保持貨幣政策獨立和固定滙率 |
放棄貨幣政策獨立 | 維持資本自由流動和固定滙率 |
例子:香港實行聯繫滙率把港元與美元掛鈎,但港元利率便會跟隨美元利率走。(放棄獨立貨幣政策換取資本自由流動和固定滙率)
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目的是當央行利率為零的情況下,但仍繼續注資金到銀行體系。
其操作方式主要是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買入證券、債券等,為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通性,從而提高貨幣供應。
簡單來說,QE就等於央行「印銀紙」,藉以購買政府及企業債券等資產,增加貨幣流通量,進而刺激借貸,目標為重振經濟活動。
有時候我們會想低買高賣,如果市場已經炒得過熱,價格比原有價值高便不適宜入市。但究竟有甚麼指標來衡量該行業/市場是否已經高熱? P/E Ratio則是很多投資者會參考的數字:
P/E Ratio,即是市盈率(price-earnings ratio),計算方法是「公司每股市價除以每股收益」。
1. 市盈率較高: 表示投資者預期公司未來盈利水平較高,增長水平較強。
2. 市盈率較低: 表示公司目前估值偏低。
當然,市盈率不是萬能的指標,因為不同行業/指數的市盈率也是不一樣的,如果以港股恒指為例,如果其間的代表股票有改動,例如其中一隻建造業股票被剔除,加入科技股來代替,你便不能以現時的市盈率與以往比較來找出是否股值偏低。而且並不是所有行業都以市盈率為指標,如科技股可會以Average Revenue Per Unit或用戶多少來衡量未來價值。
黃子華在棟篤笑表現時說過「升唔放、跌唔放。」,指出大部份「投資者」根本做不到投資, 更似「投井」。由於人性問題,明知道高位有機會跌,還是會繼續持有,希望賺到盡。卻在高位回落時才發現一切太遲,又徘徊在持有與離場之間的選擇,最後「拖拖下」便太遲了。
作為普通投資者是十分容易人云亦云,原因是大部分投資者對該資產的了解並不夠深入,不清楚背後的價值,因此只要有媒體報道一些負面消息,投資者便會失去理性胡亂做決定,而且沒有自己的見解及投資哲學,很多時候也是心理上想買入/沽出資產。最後卻發現自己做錯決定。
我們自己結合了長線投資的「選價值」投資方法,並同時透過「選時」來組合一個長遠穩健,又不會錯過短期年潤的組合。當然,視乎投資金額不同,組合的目標也許不同,自然會有影響組合的構成。
在這裡分享我們的理念,我們將組合分為65%核心部分(選價值)及 35%非核心部分(選時),核心部分主要是重點留意實際經濟增長比較快的國家,而非核心部分主要是由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即更重視當時的經濟環境,從經濟或市場趨勢來選擇短期內有高成長速度的國家和市場。
65%核心部分 35%非核心部分
部分 | 細節 |
---|---|
核心部分 佔約65% | 投資目標期為3-5年,購買每年有高增長的國家,主要為新興市場地區 |
非核心部分 佔約35% | 投資目標期為12-18個月,購買經濟周期較快/市場比較熾熱的主題,目標短期內獲利 |
Top down 步驟 | 分析細節 |
---|---|
決定合適的資產配置
(如投資組合中的股、債比例) | 宏觀經濟分析,包括
・經濟週期
・行業興衰
・利率走勢
・匯率起跌
・貨幣政策
・政府政策
・股市市值
・企業業績 |
選取合適的地區行業
(如亞洲地區、健康護理行業等) | |
對投資組合作全面的風險監察,監控任何可能出現的潛在風險 | 透過歷史資料,分析基金的風險參數・定期進行投資組合風險壓力測試,以全面理解不同市況下投資組合可能會出現的風險 |
基金篩選,挑出可持續和優質的基金 | 利用基金資料數據庫,系統地篩選出市場上風險回報比率較出眾的基金 |
他坦言自己作為專業投資者,也很難時時刻刻貼緊市場(time the market),想解決上述問題他認為可以採取分散投資,目前他的基金也把倉位分散至工業、半導體、科技巨企、物業管理。 「打散投資未必全部都開,但如果只集中一、兩個行業,一擊不中就很悶,對於散戶來說,以前有30萬元可能集中扑一隻,現在有30萬元都要分10注。」
內容來自EDIGEST,文章版權為新傳媒集團所擁有,原文請按: https://www.edigest.hk/投資/股票賺錢難-英sir-炒股要-玩對碰win-270633/
我們的理念更重視風險管理,因此如果資金不是十分多,會更傾向購買基金這類已分散的投資工具,甚至月供來平均成本,減低風險,令策略更合適長遠投資。
組合型基金一般會投資多個子基金(如:共同基金)。背後投資的並不會是單一地域(例如: 美國)、單一資產類別(例如: 債券),而是將資金投放到各個不同的基金,只要買Fund of Funds,等於同時買了好隻基金,所以又被稱為基金中的基金。
組合型基金好處是透過專業人士更主動的去選擇及調整持有的基金,期待創造更好的績效,而且基金會比較分散風險,再投資到不同資產類別的基金將會大大減但波動,但投資人則是要多收一層的收費。
Rebalancing是指定期重置資產比例的策略,但你需留意這策略不是追求最大回報,而是鎖定回報,減少資產價值從高位下跌時引致的損失。
1. 實現低買高賣:Relancing時,以較高價格售出,鎖定部份升幅,並將該保部買入低水的資產,實現低買高賣的操作。
2. 減輕價格下跌的損失:當資產升至高位時,如我們不懂得減持,將在市場轉跌時承受更大的損失。
一般而言,我們會選擇定期rebalance組合,目標在於維持組合的風險水平,鎖定回報。
透過基金分散投資,再根據全球經濟來調整日後的投資標的,風險將會大大下降。以普通股票,每年的downside risk可高達45%或以上,相反,透過分散風險後將可以減低至30%以下,以下是一些參考:
風險類型 | 長線年回報 | 下跌風險 |
---|---|---|
進取型 | 9-10% | 25-30% |
增長型 | 7-8% | 15-25% |
平衡型 | 4-6% | 10-15% |
All weather portfolio是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著名對沖基金,由投資專家Ray Dalio所創造。雖然該基金受人青睞,但該基金的收費十分昂貴,:日常管理費及表現費,即2/20。第一個是日常管理費是2%,第二個20%是指賺錢部份抽佣20%。
即使它是一隻收費高的基金,但還是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果有興趣,歡迎按以下連結,有我們DarkMoney黑識理財分享:
投資不論是否長線也是種高深的學問,你需要時間投放及經驗累積來造就成功,當然你可以選擇自行來操作,學多一類知識也是不錯的。
但如果你沒有相關時間及興趣,寧可將時間投放到自己的專業,又或者你已經嘗試過投入時間,卻得不到可觀的成效,你可能可以使用一些投資顧問相關的服務。如果你有興趣便可到下面的預約顧問,向理財顧問了解更多。
專家是有最少4年經驗的保險經紀,能為你從多間保險公司中揀選產品,並為你服務。
由2016創立至今,我們已服務超過5,000人。
專家將會於3日內與你聯絡確認會談時間。
另外,為保障資源,沒有回覆將被列入不服務名單。
版權所有 © 2021 darkmoneyhk.com · 保留所有權利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列的基金投資於不同的投資工具,如股票及債券。各基金投資於不同的投資工具,因而承受不同的風險。
有些基金投資於新興市場股票涉及的風險,可能高於投資於已發展市場的風險,包括價格急劇波動、流動性風險及貨幣風險。
有些基金投資於單一國家或行業的股票的波幅可能高於投資於多個國家或行業的波幅。
有些基金投資於中國使這些基金承受額外風險,包括滙回資金的風險及稅務政策的不明朗因素。
有些基金或會投資於未達投資級別、未經評級及高收益債務證券。此將使這些基金因發行人信用價值變動,而承受較高的流動性風險、違約風險及價格波動。這些基金投資於定息證券可能使這些基金受利率波動影響。
有些基金的全部或部分費用及開支或會自資本扣除,從而增加可分派收入及實際上從資本中作出分派。同樣地,於若干情況下股息可能自資本扣除,等同於退回投資者原本投資的一部分或從該原本投資中獲得的任何資本收益,可能導致每股資產淨值即時減少。
閣下有可能損失所有的投資。
閣下應參閱有關基金銷售文件,包括風險因素。閣下不應僅就本資料而做出投資決定。
本網站並非投資/保險意見,亦不構成任何投資/保險產品之要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資料只作為一般用途,它並沒有考慮您的個人需要、投資目標及特定財政狀況。投資附帶風險。以上投資者類型分類與財務需求分析及您於財務需求分析中的風險取向結果無關亦非其替代品。若以上投資者類型分類結果與您於財務需求分析中的風險取向結果有任何歧異,以後者結果為準。您應根據最近完成的財務需求分析或更新您的財務需求分析。您應根據最近完成的財務需求分析或更新您的財務需求分析,於進行投資產品交易前先評估個人投資風險之取向。請注意,即使已進行資產配置,但亦不會帶來正回報或避免蒙受市場損失。請參閱有關附註。
雖然本資料內的內容是取自獲相信為正確的資料,但黑識理財均不會對本資料內容之準確性、完整性、適時性、精確性作出任何聲明或保證。黑識理財及其關聯公司並不負上或承擔任何向任何人士或投資者作出建議的責任,亦不會就任何因為或就有關於使用或倚靠本資料或本資料之任何內容而引起之直接、間接或後果性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或購買任何產品的決定前,應細閱有關銷售文件(包括認購章程,如有)。沒有黑識理財的事先書面同意,任何人士不得(i)複印或以任何形式或方法複製或(ii)再分發本文件或其任何內容。黑識理財不會對任何不正確使用本文件或未獲授權分發本文件承擔任何責任。如欲索取更多關於本資料之內容,可聯絡所屬的保險公司或提供融資的銀行。
風險披露聲明:
本資料並不構成投資/保險意見,亦不應被視為任何投資或贖回之招引。投資附帶風險,過往業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標。投資者在投資前,應細閱有關產品之銷售文件(包括風險因素)。如對以上資料或任何產品銷售文件有任何疑問,應尋求獨立的專業意見。
本網站所列的基金投資於不同的投資工具,如股票及債券。各基金投資於不同的投資工具,因而承受不同的風險。
有些基金投資於新興市場股票涉及的風險,可能高於投資於已發展市場的風險,包括價格急劇波動、流動性風險及貨幣風險。
有些基金投資於單一國家或行業的股票的波幅可能高於投資於多個國家或行業的波幅。
有些基金投資於中國使這些基金承受額外風險,包括滙回資金的風險及稅務政策的不明朗因素。
有些基金或會投資於未達投資級別、未經評級及高收益債務證券。此將使這些基金因發行人信用價值變動,而承受較高的流動性風險、違約風險及價格波動。這些基金投資於定息證券可能使這些基金受利率波動影響。
有些基金的全部或部分費用及開支或會自資本扣除,從而增加可分派收入及實際上從資本中作出分派。同樣地,於若干情況下股息可能自資本扣除,等同於退回投資者原本投資的一部分或從該原本投資中獲得的任何資本收益,可能導致每股資產淨值即時減少。
閣下有可能損失所有的投資。
閣下應參閱有關基金銷售文件,包括風險因素。閣下不應僅就本資料而做出投資決定。
進入本網站前請閱覽此頁內容。以下內容概述在若干司法管轄區分派此等資料的若干法律限制。細閱下列資料後,請按「本人已閱讀並同意以上條款」,以確認閣下已閱覽並明白上述資料,以及同意本網站所載的使用條款。否則,請按「取消」以離開網站。 本網站僅供香港居民使用。非香港居民在瀏覽本網站所載資料前,有責任依循其所屬司法範圍的一切適用法例及規定。
網站所列載的任何內容均不應被詮釋為構成招徠要約購買,或構成購買或出售任何證券、商品、投資或從事任何其他交易的建議。本網站所載的任何資訊均不構成投資建議,亦沒有作為推薦或表示任何顧問產品或服務的適當性或適用性,且並沒有提出或招攬買賣任何證券、財務產品或投資工具,或並不作為任何特定交易策略。閣下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務必先尋求獨立財務和稅務建議。 本網站所提供的資料不擬發放或提供予在法律或規例上不容許發放或使用此等資料,或受到法例規管之司法管轄區或國家的任何人士或個體。接連網站的所有人和實體是其自行主動接連網站,並負責遵守當地的適用法律和法規。網站不是針對禁止網站的發布或接連的任何司法管轄區的任何人,而不論其禁止是因為該人士的國籍、居住資格,或是因為其它原因。受到這些限制的人士均不得接連網站。
黑識理財已採取一切合理審慎措施,以確保本網站所載資料於發布當日乃屬準確、合時、完整、適合作擬定用途,以及遵從相關及適用法例和規例。雖然如此,有關資料有可能因黑識理財無法控制的情況而出現錯誤或遺漏,黑識理財概不就本網站所載資料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或聲明。閣下需審慎考慮及調查,而不依賴於任何在本網站上的資料。任何人士基於本網站上的內容作出的行動,風險將為其本人負責。 本網站之資料於發布當日乃正確,但不保證閣下於閱讀時仍然真實並完整。黑識理財不就內容的準確性、合時性及完整性作出保證。本網站或提供由第三者所給予的資料,該等資料由第三者提供並承擔全部責任,黑識理財不會對該等資料做任何保證。所有內容可能會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被更改。 本網站所用的任何意見或預測乃以於發布日期期間認為可信的資料為基礎,惟黑識理財概不對該資料的合時性、準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任何意見是基於當時市場條件及特定預期(或未被證明是有效的)於發布當日乃正確,可隨時變更,本網站用戶不應完全依賴該等內容。
投資涉及風險。過往業績並不表示將來的回報。投資產品的價格及其收益可升亦可跌。在若干情況下,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資本。投資者應詳閱發行文件,包括風險因素。閣下應考慮及了解本身的投資目標所涉及的風險因素及可承受的風險水平。若任何疑問,應諮詢獨立財務及專業顧問的意見。